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助力脱贫攻坚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2018—2019年)的通知

  • 时间:2018-03-20 11:50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门户网站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助力脱贫攻坚加快自然村组

                               道路建设实施方案(2018—2019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助力脱贫攻坚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2018—2019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2月26日

 

                                平凉市助力脱贫攻坚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

                                        实施方案(2018—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助力脱贫攻坚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11号)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8年起,用两年时间,对静宁、庄浪2个深度贫困县30户以上,其他县区50户以上自然村组道路实施硬化。为确保自然村组道路建设任务按期全面完成,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交通先行”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精准扶贫脱贫”为统揽,以服务产业发展、方便群众出行为目的,对具备条件的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道路实施硬化,加快构建“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结合全市路网规划和农村发展实际,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坚持重点突破、兼顾整体。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优先支持静宁、庄浪2个深度贫困县、4个深度贫困乡镇、401个深度贫困村,兼顾其他贫困村及富民产业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结合脱贫攻坚需求,分类确定建设标准,采取经济适用的建设模式,保障投资效益。

  4.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政府统筹协调村组道路建设,充分发挥县区政府主体责任,鼓励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自主加快实施。

  (三)总体目标。2018—2019年,对静宁、庄浪2个深度贫困县30户以上的1138个自然村组,其他县区50户以上的1569个自然村组,共2707个自然村组4438公里村组道路及村内主巷道实施硬化(其中:自然村组道路3418公里、村内主巷道1020公里)。到2019年,实现全市67%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惠及全市90%的农村人口。

  (四)年度任务。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当年拟脱贫摘帽县率先实施,优先建设与国省干线、县乡公路连通成网、产业带动效益明显的自然村组道路。

  2018年,实施1435个自然村3263公里村组道路及村内主巷道硬化(其中:自然村组道路2591公里、村内主巷道672公里),实现全市51%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2019年,实施1272个自然村1175公里村组道路及村内主巷道硬化(其中:自然村组道路827公里、村内主巷道348公里),实现全市67%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二、建设标准

  全市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程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环保的理念,执行国家和省级相关技术标准、指南,尽量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改建,绕避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法律法规禁止建设的区域,避免大范围调整线形、大填大挖、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村经济产业路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自然村精准扶贫路路基宽度一般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并按规范要求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设置错车道。村内主巷道硬化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结合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组织实施。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路等还应结合相应专项规划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设置停车区、观景区等。

  自然村组硬化路路面类型应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面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基层厚度不小于16厘米。对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路段可采用沥青路面,厚度不小于4厘米,基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村内主巷道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小于12厘米。

  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严格按照《甘肃省建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技术指南》规定,同步建设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三、资金筹措

  全市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程资金,主要以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为主。庄浪、静宁2个深度贫困县村组道路按照50万元/公里的标准筹措,村内主巷道按照30万元/公里的标准筹措;其他县区村组道路按照40万元/公里的标准筹措,村内主巷道按照24万元/公里的标准筹措。对存在资金缺口的项目,由县区政府统筹、整合财政等资金予以解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坚持“市级统筹、县区主责、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查考核工作;县区政府是自然村组道路筹资建设的实施主体,对自然村组道路建设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管理负总责。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定期不定期督查工程进度与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协调配合。各县(区)政府也要分别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协调推进区域内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作。在确保完成计划内建设任务、规模的基础上,县区政府可将统筹整合范围内的涉农资金,用于其他自然村组道路建设。要结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按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积极推广“交通修路、林业栽树、水利修渠”等做法,整体推进路、渠、绿、卫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生态路、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

  2.坚持规范运作,做好资金保障。根据省上统一安排,由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省农村信用社负责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发放,贷款执行国家同期基准利率。深度贫困县贷款期限20年,其他县区贷款期限15年,宽限期均为3年。2020年以前只付利息,不还本金,2021年开始偿还本金。各县(区)政府要负责选择有条件的市场化运营公司,由公司负责承接、偿还贷款,确保不新增政府债务。市场化运营公司根据县(区)政府的相关建设规划提出贷款需求,统一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审核并发放贷款。

  3.加强帮扶指导,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建设计划、支持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资金使用、工程验收“七公开”制度,加大建设项目动态检查和日常监管。纳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项目库的自然村组道路建设规划项目视同批准立项,对规划入库项目实行“先建后补”。自然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度,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由县(区)交通运输局审批,上报市交通运输局核查把关。市交通运输局统筹上报建设计划,严禁出现一村(组)多路、重复申报、计划与实际不符等问题。要兼顾早期建成农村公路病害路段的处治,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县(区)交通运输局要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市交通运输局所属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工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自然村组道路建设项目交工、竣工验收可合并进行,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验收。平凉公路管理局要加强督导帮扶力量,按照专人、专职、专抓的要求,帮助县区开展自然村组道路建设。

  4.创新建设模式,加强日常养护。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县乡公路管理站)、乡镇人民政府作为项目业主,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不得以委托方式明确施工单位。按照工程总承包、不准转包、可劳务分包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采取“整乡推进”、设计施工总承包、建养一体化等模式进行建设。对年度建设任务重的县区,宜引进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施工企业参与建设,发挥其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县(区)乡(镇)两级政府要健全管养机构,落实管养责任,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旅游开发等因素,积极试点乡镇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建设集“公路养护、路(运)政管理、旅客运输、人员培训、物资储备、邮政物流”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5.加强监督检查,健全考核机制。市政府将自然村组道路建设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市交通运输局建立村组道路建设督查和奖惩制度,按照“以建奖建、以路补路”和“谁积极支持谁、谁实施得好支持谁”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将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完成情况与省级建设补助切块其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挂钩,建立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考评机制。有关部门要对自然村组道路建设进行专项监督审计,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义务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保障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工程顺利开展。

+附件下载:平政办发〔2018〕13号平凉市自然村组道路建设任务分解表.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